三、公共利益之社会福利最大化 传统的规制公益理论认为,当自由竞争受到垄断损害,就会出现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无效率,进而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提升。
作为一个国家机关,元首是相对具体的,他有具体的国家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并受到其他权力的制约。[15] 还有学者认为,从现行宪法对主席职权的规定可以看出,国家主席同最高权力机关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是集体的国家元首。
只是这种个人权力不是存在于行政机关这样本来就强调个人权力的地方,而是出现在议会这样本不应该强调个人权力的场所,于是就极可能出现书面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政脱节,这是宪法学家们无法用所谓集体的内容单一的形式、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元首制度来自圆其说的。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29]在个人还是集体行使职权这一问题上,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没有本质区别,它们实际上确定的都是个人元首制度。[21] 董成美:《国家元首制度》,载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49页。又如英王的元首权实际上均由首相、议会以及其他机关行使,但这并不排斥只有英王才是元首这一事实。
[14] 也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18] 要说清楚我国的国家元首究竟是个人元首还是集体元首,似乎需要追根朔源到1949年建国时期。2005年国王贾南德拉宣布亲政,引起执政党和反政府武装的联合,并最终促成涵盖联邦民主共和国条文的临时宪法的通过,而且一贯主张民主共和的尼共(毛主义)在取得武装优势的情况下,采取妥协和谈判的路线,最终从丛林走向主流政治,并在2008年4月10日制宪会议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尼泊尔反对党七党联盟和尼共(毛主义)联手结束了国王亲政,尼共(毛主义)也从丛林走向主流政治,并且成为尼泊尔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国王将不再拥有召开议会全体会议的权力,首相可提出召开议会全会的要求,但最终决定由议长作出。[iv]汪亭友《尼泊尔实现和谈的内容、背景与思考》,载于《长春市党委学报》2007年第三期。1972年比兰德拉国王即位,尼政体仍采取君主制。
尼共(毛主义)以领袖普拉昌达为中心经过十年的武装斗争,终于从丛林走向主流政治,走向政治权力中心。1996年尼共(毛主义)脱离尼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力量迅速壮大。
3、国王宣布亲政[iii],促使政党结成对抗国王的联盟 2001年尼王室血案后继位的贾南德拉国王,在当政三年之后,于2005年2月1日,单方面打破政治力量的平衡,以政府未能顺利举行议会选举和恢复和平局面不力为由,解散了德乌帕联合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亲自执掌军政大权,全国所有的通讯联络,包括固定电话、手机和无线电台、电视广播等都一度被关闭。决议特别强调,任何与决议内容不一致的宪法和法律条款都将被视为无效。2006年12月16日,七党联盟政府和尼共(毛主义)就临时宪法内容达成一致,临时宪法草案包括26条169款,规定设立六人安全委员会负责尼泊尔政府军的调动和部署。5、在双方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决定有关国家长期利益的事务。
尼泊尔新体制的出现,是该党政治战略的体现。1960年12月15日起国王马亨德拉改弦更张,以政府未能给国家带来稳定和进步为由,解散了议会和内阁,1961年1月宣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逮捕政党领袖。[vi]决议还规定,原皇家事务顾问机构皇家委员会将被解散,有关事务由议会接管。为此,规定原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将更名为尼泊尔政府。
进入专题: 尼泊尔 宪法变革 。针对国王和高贵种姓土地集中的现象,提出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的口号,得到贫困地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决议[vi],解除国王全部特权,使议会成为最高权力决策机构。尼共(毛主义)虽然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但以普拉昌达为核心的领导人从未放弃同政府的谈判,尽管前期都以失败告终。
针对这些传统中的非民主的因素,尼共(毛主义)领导人提出让人民当家做主、反对社会歧视等口号,受到普遍的欢迎。关键词: 君主立宪制 联邦共和制 尼共(毛主义) 妥协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印之间,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海拔均在1000米至上,有山鹰之国的美称。主要原因有三: 1、政党斗争导致政府更迭频繁 1994年11月30日由尼共(联合马列)主席阿迪卡里任首相的尼共(联合马列)政府成立。 作者简介: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1962年12月16日颁布的新宪法规定:尼泊尔是一个独立、不可分割和拥有主权之印度教君主国。尼共(毛主义)高层领导人是有知识、有专业技能、有政治理念和坚定信仰的知识分子,在经济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决定把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送到国外,去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加上结合本国情况,充分利用尼多山和多林的自然优势,正确采用毛泽东当年的游击战术,虽然不断遭到政府军的围剿,但力量却逐渐壮大。
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由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由于当时的德乌帕政府没有满足尼共(毛主义)提出的包括取消王室的特权、颁布一部新宪法等有关民族、民主、民生方面的40条要求,1996年2月13日尼共(毛主义)[ii]正式脱离议会民主制,在贫穷落后的西部发展区米亚格迪县首府贝尼和中西部发展区的拉普提专区宣布进行人民战争,进行土地改革,走上了武装斗争道路。
作为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和传教地,确认印度教为国教的最后一个国家,尼君主制的观念势必根深蒂固。[ii] 汪亭友《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者)简史与尼泊尔革命的由来》,载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一期。
1959年国王马亨德拉颁布尼泊尔历史上第一部宪法。3、表示邀请联合国协助管理、监督双方军队和武器,确保制宪会议选举自由公正进行。
通过促进民主、繁荣、积极地变革以及维护国家自由、主权和自尊等行动,将政府与尼共(毛主义)达成的停火转化为持久和平。在经济上,该党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行面向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目前尼的形势发展令人鼓舞,尼各派政治力量为避免国家分裂而相互妥协,这种妥协才是民主政治的精神体现。在做出适当安排和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解散议会。
作为尼泊尔的中坚力量,尼共(毛主义)的妥协精神很大程度上决定尼的政治前景。 四、妥协是宪政之魂 推崇宪政,法律至上是人类近代文明的最高智慧,宪政的灵魂即在于妥协,在于特定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的巧妙妥协。
在宪法实行后,尼泊尔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选,并由获胜的政党领袖组成第一届民选政府。2001年6月1日尼王室发生惊天血案,包括比兰德拉国王夫妇在内的数十位王室成员被枪杀,王储迪彭德拉为凶手,之后其本人也开枪自杀。
6、确保尼泊尔人民在参加制宪会议选举准备宪法过程中不受恐吓和暴力影响。1989——1990年尼国内民主思潮空前高涨,尼共产党各派成立左翼联合阵线,积极参与民主运动。
2007年12月30日尼共(毛主义)重新回到内阁,尼泊尔制宪会议的召开柳暗花明,终于迎来拨云见日的时刻。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2006年6月16日尼泊尔政府与尼共(毛主义)达成八点协议[vii],同意解散议会和尼共(毛主义)的人民政府,尽快起草临时宪法,组成临时政府并宣布制宪会议选举日期。宣布制宪会议选举日期。
2006年5月3日新政府通过无限期停火决议,取消尼共(毛主义)的恐怖主义标签,撤销对16位左派主要领袖的通缉令,释放被关押的大部分尼共(毛主义)的政治犯。在尼泊尔总共75个县中,尼共(毛主义)在20个县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影响辐射到60个县。
2005年11月七党联盟和尼共(毛主义)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秘密签署了《十二点共识》[v]。受上世纪60年代中苏对立和印度共产党分裂的影响,小小的尼共也分裂为十几派。
1995年9月12日由大会党、民族民主党和亲善党参加的德乌帕三党联合政府成立。 摘要: 尼泊尔深受印度教的影响。